查看原文
其他

牵着蜗牛慢慢走,这是我能想到陪你长大最浪漫的方式

2016-04-27 大J 大J小D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,一起科学轻松育儿


大J的话


4月是小D的生日月,两年前的4月,她提前了三个月就急急忙忙地出来了。第一年,我们为了“活着”在奋斗(如果你还没看过我们第一年的故事,可以点击这里查看)。是的,那时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她可以活着,可以活下去,可以不用做开颅手术,就是这么简单。就这样,第一年过去了,小D不仅“活着”,而且情况越来越好了,不用再每周去看各种专科医生了,不用再每月去做一次睡眠测试、核磁共振和那些大大小小的检查。


人真的是健忘又贪心的,当我和小D吹灭她的一岁生日蜡烛时,我开始希望她不仅可以“活着”,我还希望她可以高质量地“活着”。 于是,这就开始了我们的第二年,牵着蜗牛慢慢走的过程。


上帝给我一个任务
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。
我不能走太快,蜗牛已经尽力爬,
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?

我催它,我唬它,我责备它。
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,
彷佛说:“人家已经尽力了嘛!”
我拉它,我扯它,甚至想踢它。
蜗牛受了伤,它流着汗,
喘着气,往前爬…


小D就是这样一只蜗牛,练习3个月才会抬头,练习6个月才会四点爬;让她明白如何用手指来表达意思花了5个月;让她学会“躲猫猫”(了解事物永久存在性)花了4个月。 日复一日的康复过程却没见到她的进步,我也着急过,我也沮丧过,我甚至还对她说过,“就是这样抬头啊,你为什么不会啊?!” 是啊,那时我不明白,这些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,她为什么就是怎么也做不到?对于习惯了一切都需要有绩效有成绩的我来说,那段时间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。


直到有一天晚上,我看到小D闭着眼睛还在尝试抬头,我突然眼睛湿润了,我突然明白了,原来她真的已经尽力了。原来一直以来,我都太快了,我应该慢下来,陪着她一起走,而不是一味地在后面催着她。 


于是,我明白了“慢养”的概念,这个无关是否早产,而是对所有孩子都适用的。“慢养”的根本是尊重,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百分之百的感同身受,但至少我们应该学会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一点地成长。孩子就是慢慢长大的,这个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,不能够“催化”的。




现在的快餐文化让我们不经意地让教育也功利化了,导致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催化孩子的成长。我们最爱看的育儿文章标题都是《学会这10招让孩子流利说英语》、《简单快速,3天让宝宝摆脱纸尿布》;我们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就是“赶赶赶”, 恨不得孩子1岁会背唐诗、3岁就能流利英语、小学教育中学化、人生成长分数化。 


于是,我放慢了脚步。当我慢下来后,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从小D的角度思考问题;当我慢下来后,我反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静。而这种平静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,我更加专注了。我以前的精力都是散的,我花了太多时间去焦虑着急,去和其他孩子比。如今我的精力都收回来了,我只关注当下,我只关注小D的当下。这时,我反而发现我可以更好地看清问题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 


这就是慢养地力量,给孩子足够的空间,让他们慢慢地变得更好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不怕蜗牛走得慢,关键她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走。




真奇怪,
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?
“上帝啊!为什么?”
天上一片安静。
“唉!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!”
好吧!松手了!
反正上帝不管了,我还管什么?
让蜗牛往前爬,我在后面生闷气。

咦?我闻到花香,
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,
我感到微风,
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。
慢着!
我听到鸟叫,我听到虫鸣。
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!
咦?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
细腻的体会?


小D的出生情况,她的医生团队们曾经一度很担心她的认知发展。她从矫正3个月就有了一个认知老师,每周三次来和她一起做游戏发展她的认知,但一开始效果一直不好。到了接近1岁时,小D对于玩具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啃两口的阶段。 后来有一次我邀请了一个月龄相仿的孩子来我家玩,当时小D也并没有和她有任何互动。但两天后,我发现她自己会把积木从盒子里拿出来叠起来,而这个就是之前的小宝宝在我家玩积木时做的一模一样的事。

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,一味地灌输和教是没用的,激发孩子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关键。这就好比”放养“和“圈养”, 有经验的放牧人都知道,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,让羊自己尽情地吃草,这样才能长得好。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准备好那块肥美的草地-学习不该只发生在家里和课堂,而是应该有更广阔的知识空间。



于是,我带小D去公园,在那里她感受到了四季替换,触摸到了树叶草地,认识了颜色的概念;我带小D去图书馆,在那里她和其他宝宝一起听故事唱歌,她学会了自己去书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,然后拿过让我读,她爱上了亲子阅读;我带小D去动物园,在那里她看到了绘本上的各种动物,兴奋地边指着边说那些动物的叫声;我带小D去超市购物,在那里她学会了做选择,“要!不要!”,学会了和收银员打招呼说再见。 


当我带着她走出去后,我才发现原来她之前的交往范围是这么小,成长方式是这样的单一和枯燥。我用了我自己觉得“对她好的”圈养方式,在束缚她的成长和发展。当我向她展示外面这个广阔天地后,我发现小D更加快乐、更加主动、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,很多认知发展、语言发展就这样不经意地学会了,提高了。 


放养,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幼儿时期,少一些上补习班做作业,多去广阔天地学习吧。不要用“圈养”让儿童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与光彩。




教育孩子,
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。
和孩子一起,
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,
虽然,
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,
然而,
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
向我们展示了
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。

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,
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,
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,

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,
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,
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。


小D从小脾气倔强、自主意识强,这也是很多医生说她可以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之一。过了1岁后的小D处处显示出了我要自己做主的意愿,各种性格行为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。 也有过被她气得情绪失控的时候,也有过看了很多育儿书籍还是对付不了这个熊孩子的时候。


我一个朋友狼姐曾经说过一句话,“如何吼叫有用,驴早就一统天下了”。 真的是这样,吼叫没有用,当我大吼时,小D也会哭得更加大声,但最终却是两败俱伤。 而是什么让我会吼叫呢?是我的主观意识,我觉得我是母亲,我觉得我要控制孩子,我觉得我不能让她哭。所有的想法都是以“我”开始,这是多么可怕啊。 



慢慢地,我开始改变了,每当小D有任何“淘气”地情况出现,我不再从“我”的角度出发,而是换位思考,她想要和我表达什么?是因为尝试几次却还无法把积木搭好而沮丧了?是因为我刚刚在厨房忙没有关注她而伤心了?是因为我无法理解她想要表达的意思而着急了?当我开始从她的角度出发后,我发现我更加可以心平气和了,也往往更加可以解决问题。原来不仅愤怒会传染,平静的力量也是可以传染的。


我想这就是“顺养”的力量吧,顺养不是溺爱,不是孩子想干嘛就能干嘛。顺养的本质是父母先要放下“自己”这个大我,全然地尊重孩子,从她们的角度解读问题。




这就是我们的第二年,小D这个小蜗牛一直在努力倔强地慢慢走着,而且最近越走越快了。因为女儿,我变得更加积极,流汗健身换来的马甲线、阅读思考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、化妆保养打扮让自己美丽优雅。而要做到这些,我需要自制自律,我需要有很强的执行力,而这一切都是我想用行动告诉女儿如何做人,如何做一个女人。


而小D,也在用她的行动告诉我很多,什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,什么叫“踏实”和“努力”(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,这两个词语一度都快让我遗忘了 ),什么是“坚韧”和“不放弃”。 小D每天的努力都让我越来越明白这些词语的含义,也慢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生命。


我想,所谓母女一场,

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此。

你慢慢长大,我优雅变老,

你我互相滋养着彼此的生命。

直到有一天,你和我挥手告别,

我目送你的远去。

但我们都知道,

你的身体里保留着我的烙印,

我的生命里有你的片段。


紫色字体诗歌转载自台湾张文亮《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》,插图来自Daily Quipple网站


推荐阅读

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


给我的女儿,妈妈从爱情里学到的十件事

Terrible Two,孩子的第一次独立宣言,你懂吗?

免疫力,宝宝的“黄金盔甲”,你打造好了吗?

3岁内宝宝打人,你管的不对才是大问题

宝宝聪明吗?原来1岁内认知能力发展也有里程碑

开口说话晚?语言启蒙这么做

坐不直,抓不好,吞咽不好,宝宝发育问题的根源是这个

聪明玩具库|1岁以后每个宝宝都该有个娃娃

边吃边锻炼手眼协调 -- 简单营养,宝宝手指食物推荐

掌握“营养密度”概念,轻松做宝宝的营养师



大J,坐标纽约,曾经知名外企经理,现全职妈妈。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,没有理论翻译,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。


微信公众号:大J小D(jiayoubaobao2015,加油宝宝的拼音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